咸安區(qū)地處湖北省東南部,為咸寧市政府所在地,素有“桂花之鄉(xiāng)、楠竹之鄉(xiāng)、茶葉之鄉(xiāng)、苧麻之鄉(xiāng)、溫泉之鄉(xiāng)、千橋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咸安區(qū)是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,1984年撤縣設市,1999年3月改設咸安區(qū),是國務院1986年批準的第一批對外開放縣市區(qū)之一。唐有“翰林六絕、書中仙手”之譽的書法家李邕,宋有留下“兩娶宰相女、三魁天下元”千古佳話的馮京;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,從這里走出了錢亦石、何功偉、錢瑛等一批早期革命家。是武漢城市圈重要組成部分。
咸安區(qū)轄9鎮(zhèn)1鄉(xiāng)3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奶牛場,138個建制村,29個城市社區(qū),12個集鎮(zhèn)社區(qū),國土面積1503.8平方公里,戶籍人口632420人,常住人口60.91萬人。
咸安歷史悠久,大量的洞穴址、聚落址、古城址、古墓葬及窯址中出土的文物和遺址表明,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。唐代宗大歷三年(768年)始置永安鎮(zhèn),南唐中主李璟保大十三年(955年)升為永安縣。宋真宗景德四年(1007年),為避太祖永安陵諱,取《易·乾象》“萬國咸寧”與“永安”近義之意改為咸寧縣。
咸安區(qū)地處幕阜山系和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,地勢東南高西北低,呈階梯狀分布,狀如撮箕,按形態(tài)成因分為低山、丘陵、崗地、平原四大類型,相對高差936.1米。咸安區(qū)東南南部和西南部為低山區(qū),系幕阜山系北翼余脈,山脈之間峰巒起伏,溝壑縱橫,共形成大小山丘22877座,其中山峰218座,最高峰為大幕山灶背巖,海拔954.1米。相對高差50—200米,谷深坡陡,坡度為60°左右。中部和東部為丘陵區(qū),海拔50—300米,相對高差50—100米,丘體零亂、圓渾,坡度50—300米,壟崗、殘丘相間,脈絡明顯,坡度小于5°左右。咸安區(qū)北部和東北、西北、西部部分為平原區(qū),海拔30米以下,最低處斧頭湖海拔18米,地勢平坦,湖泊港汊多,河網密度大,坡度小于3°。
咸安景致怡人,風光秀麗。境內山青、水秀、桂香、竹翠、洞奇、泉溫,既有“楚天一絕”的太乙洞,碧波萬頃的星星竹海,十里飄香的桂花園,強身祛病的渤沸溫泉,綠波蕩漾的南川水庫,也有見證歷史的北伐汀泗橋、賀勝橋戰(zhàn)役遺址,神秘宏偉的“131”地下軍事工程,大漢皇族村-劉家橋,以及冰心、沈從文、臧克家、郭小川等6000余名文壇巨匠生活過的向陽湖“五七”干校舊址,是旅游、休閑、度假、療養(yǎng)勝地,是“醒腦”“洗肺”“換胃”的好地方,人稱綠色咸安、生態(tài)咸安。
咸安區(qū)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,四季分明,氣候溫和,日照充足,雨量豐沛,無霜期長,嚴寒酷暑時間短。境內日照時數年平均值為1879.65小時,日照率為42%,最多的1979年為2075.4小時,最少的1975年為1596.6小時,年較差478.8小時。全區(qū)年均降雨天數150天,降雨量年均1531.4毫米。境內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,春季多東風,夏季多東南風,秋冬多偏北風。
咸安區(qū)已發(fā)現的礦產有17種:水泥灰?guī)r、建筑石料灰?guī)r、燒灰灰?guī)r、白云巖、飾面灰?guī)r、粘土、石英砂巖、重晶石、煤、石煤、釩、磷、鐵、銻、鋅、地熱、地下水。其中已探明資源儲量的有6種。分別是:煤、地熱、地下水、冶金用白云巖、水泥用灰?guī)r、水泥配料用粘土。已初步查明但需進一步勘查的有十種:煤、石煤、水泥灰?guī)r、建筑石料灰?guī)r、磚瓦粘土、白云巖、釩、褐鐵礦、磷、鋅。
咸寧位于京廣鐵路、京珠高速公路和106、107國道中段,區(qū)位適中,交通便捷。區(qū)域內有公路、鐵路兩種運輸方式,以公路運輸為主。全區(qū)公路基本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公路為龍頭,以國省二級公路為主干。